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當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開啟首批電力人才定向培養時,一場關乎國家能源戰略與教育強國的深度融合正在雪域高原書寫新篇。近日,沈陽工程學院與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國內高校首個國網“完全定向班”,為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輸送“帶不走”的電力鐵軍。
在國家“雙碳”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新格局背景下,西藏“一基地、兩示范”建設對電力人才提出迫切需求。沈陽工程學院勇擔“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使命,為西藏定向培養電氣專業人才。西藏電力完全定向班是指學生從入學即加入“紅色卓越工程師強化班”,學費、生活費及培養經費由國網西藏電力全額保障,畢業后直接入職高原電網一線。學生遵循自愿申請原則,并接受國網西藏艱苦偏遠地區崗位。
“這不是簡單的訂單培養,而是從教育供給側對艱苦偏遠地區人才生態的系統性重構。”據沈陽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方鴻志介紹,通過將智能電網技術、高原設備運維等特色課程嵌入培養體系,引入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藏中聯網工程等真實項目案例教學,實現“專業能力+高原適應力”雙強化。這種“靶向培養”機制,將徹底解決傳統邊疆就業中“招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的痛點,讓電力青年以“零磨合”狀態扎根雪域。
培養過程中,國網西藏電力選派專家擔任企業導師,開展“高原電力講堂”;學校則定期組織學生赴藏開展沉浸式實習,將海拔4000米的變電站變為“移動課堂”。這種“企業導師入校+學生赴藏實訓”的雙向互動,打破了傳統“訂單班”模式,形成“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協同的閉環育人生態。
校企雙方還構建了就業保障機制——對按期畢業的定向生,國網西藏電力實行“體檢合格即錄用”政策,打通從校園到職場的“綠色通道”。這種“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崗”的模式,不僅讓西藏生源的電氣專業學生實現“畢業即就業”,更通過“散插班”培養方式,帶動全校西藏籍電氣專業學生形成“扎根邊疆”的人才集群效應。
據悉,繼西藏定向班后,沈陽工程學院又與新疆、蒙東等地區電力公司開展非電類定制培養,將“專業置換+技能重塑”機制推廣至更多學科,形成服務國家艱苦地區的人才輸送矩陣。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